|
支持ipv6
当前位置:j9九游-j9国际官网 > 政府信息公开 > 教育政策与规划

百政发〔2022〕2号 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百色市落实广西教育提质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j9九游

2022-01-28 11:45     来源:百色市教育局
分享
【字体: 打印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

《百色市落实广西教育提质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百色市人民政府

                                             2022年1月27日


百色市落实广西教育提质振兴三年行动计划

(2021—2023年)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教振兴战略的有关部署,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教育提质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桂政发〔2021〕34号)部署要求,着力补齐百色教育发展短板,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补齐短板、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奋斗目标夯实基础,为百色打造“一市一区”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实施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判百色教育改革发展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集中力量,瞄准问题,精准突破,进一步补短板、提质量、优结构、促公平、强能力,以改革精神和创新办法,加快破解制约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

坚持目标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全面普及、完善体系、深化改革、提质振兴,加强系统谋划,科学设定任务,细化时间表和路线图,整合资源,精准发力,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坚持改革导向。聚焦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切,聚焦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百色教育现代化。

坚持效果导向。按照“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的工作要求,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加强协同联动,强化过程管理,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各项任务取得实效。

(三)总体目标。

实施教育“十一大工程”,新建17所公办幼儿园、12所义务教育学校、3所普通高中、1所中等职业学校,建设62所市级示范幼儿园(我市原有市级示范幼儿园37所,拟新增25所市级示范幼儿园)、32所自治区示范幼儿园(我市原有自治区示范幼儿园21所,拟新增11所自治区示范幼儿园)、15所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3所自治区星级特色普通高中、1所自治区示范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培育100所优质学校。到2023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8.8%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8%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6.8%以上,各级各类教育实现普及,教育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多样化可选择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新时代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1. 深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配足配齐思政课教师和教研员队伍,初中以上要配足专职思政课教师,小学也要配备一定的专职思政课教师并不断提高比例,市级教科所要按学段配齐思政课教研员,县级至少要配备一名初中以上专职教研员。组织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思政学习,坚持学校每周星期五下午全体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制度,市、县两级教育部门充分利用国培计划、区培计划等各类教师培训活动,将思想政治内容作为每次培训的必修课,不断强化教师队伍思想武装。市、县两级教育部门落实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主体责任,每3年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至少进行一次不少于5日的集中脱产培训。建立思政课中心组学习研讨制度,组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线上线下研讨。各县(市、区)建设1个思政课工作室(工作坊)、打造1所市级思政课示范校、培育一批优秀骨干思政课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思政课质量。各高校要设立、打造一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色示范课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四史”优秀微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红色教育资源进思政课堂,稳步推进思政课堂改革。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每年创建2所中小学德育工作示范学校,每年遴选10节中小学德育微课教学“精彩一课”。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激励机制,加强思政课建设经费保障。加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动学校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建设。创建30所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校,6所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培育50名左右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骨干教师,不断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3所国家级文明学校、10所自治区级文明学校和20所市级文明学校。〔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共青团百色市委,市民宗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文明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高校〕

2.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加强体育场地场馆建设和器材设施配备,按标准配齐配足中小学体育教师,进一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深入推广和普及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等活动,推动每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建设100所以上足球、篮球等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科学安排校外体育活动时间,以体育作业等方式确保每天校外1小时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配齐配好美育教师,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加强高校美育场馆建设。加强大中小学艺术团和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建设,筹建1个市级中学生艺术团、1个市级小学生艺术团,创建12所市级、10所自治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创建12个市级、2个自治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按规定配齐配足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心理辅导室(咨询室)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和功能,每年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体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高校〕

3. 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家校协同加强中小学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动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等途径密切家校合作,形成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在中小学校内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创建1个自治区级家庭教育示范县(市、区)。推动中小学普遍开展课后服务。深入开展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推广一批研学精品线路和课程,新增10个市级、5个自治区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妇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实施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工程。

1. 继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各县(市、区)按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不低于全区现有平均水平的目标,修订完善幼儿园布局规划和项目建设规划。继续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建17 所公办幼儿园,新增277个班级,共8310个学位;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优先支持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地区新建公办幼儿园。积极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完善优质公办园对口帮扶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机制,提升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办学水平。各县(市、区)应出台相应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激励政策,给予适当生均奖补,所需资金由县本级财政承担。组织开展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到2023年至少2个县(市、区)通过市级初核。〔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民政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 深化学前教育保教改革。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推进科学保教。全面推进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改革,充分依托优质幼儿园优势,逐步将城乡幼儿园纳入学前教育集团化管理,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持续推进3个自治区级幼儿园课程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每个自治区级幼儿园课程基地带动帮扶2—3所薄弱幼儿园课程建设。建立层级带动帮扶机制,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依托我市优质幼儿园和农村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立城乡学前教育资源中心,发挥辐射指导作用,加强对薄弱园的专业引领和实践指导。市县教研部门加强对幼儿园开展科研课题的培训指导,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全市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2.0提升工程助力教师能力提升。〔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

1. 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坚持保障就近入学与提高教育质量相结合原则,积极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加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有序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加强和完善乡村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逐步实现由分散制转为集中制办学,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差距,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科学稳妥推进乡村小规模校点撤并工作,2023学年前撤并84所。保留并完善优化靖西市、那坡县等两个边境县(市)0—3公里25所学校。〔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继续改善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改善边境地区学校办学条件,提升边境地区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到2023年,新建12所义务教育学校,改扩建一批义务教育学校,基本消除“大班额”。按照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筹规划,补齐义务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装备短板。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夯实0—3公里边境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进一步提升边境地区师生的信息素养。〔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 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巩固基本均衡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遴选基础较好的县(市、区)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工作。从资源配置、政府保障、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等方面达到优质均衡,促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公平接受优质义务教育的机会。〔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4. 深化义务教育关键领域改革。成立百色市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教学改革项目的培育、评优和推广工作。建设1个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1个自治区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示范区,促进新优质学校发展,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成立义务教育学科中心组,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指导学校广泛解读和宣传校内减负政策,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委会的作用,促进家校共育。指导学校开发适合课后服务的校本课程,推进乡镇级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 2”课后服务全覆盖,开展每年至少两次校外培训专项整治活动。〔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5. 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组织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21—2025年),继续推进百色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孤独症班、幼儿园(班)、盲童班及推动高中部、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到2023年推动那坡县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实现每县(市、区)均建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建设10个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实现自治区、市、县三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新增设立25个资源教室,力争实现随班就读5人以上的乡镇中心校资源教室全覆盖。创建1所(平果市特殊教育学校)自治区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残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实施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工程。

1. 加快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继续优化普通高中布局,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计划,继续实施普通高中突破发展工程和消除普通高中学校大班额专项规划,加快新建迎龙高中等3所高中、推进在建那坡县民族高级中学等5所高中建设、改扩建百色祈福高中等7所高中,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资源,实现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鼓励各县(市、区)引进优质资源举办高中。〔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 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推动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存量提质、增量保质,形成分布合理、分层与分类相结合的普通高中发展格局。继续推进星级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创建3所自治区星级特色普通高中。加快推动市直高中与县域高中的集团化合作办学,提升县域高中的办学质量。〔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 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落实好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协同推进我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坚持“五育”并举,以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为突破,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高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深入推进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结合开展全市性有效课堂教学展示等评比活动,促进教学水平提升。根据新高考改革方案和相关政策,指导高中学校探究新高考综合改革的选课走班制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研究“3 1 2”高考模式下组合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稳步推进我市高考综合改革,做好全市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和维护工作。建设1个自治区普通高中学科课程基地,抓好6所自治区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建设,发挥新课程新教材应用引领工作。〔责任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程。

1. 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深入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全面达标建设,积极改善实习实训条件,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进一步夯实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基础。推进百色市财经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建设。到2023年,基本实现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支持高职院校建设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对接新经济、新技术、新职业,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推动各县(市、区)、企业和职业学校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高校〕

2. 健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加快百东新区“产教融合”新城规划,构建现代教育资源核心聚集区,争创国家级、自治区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深化产教融合,建设成效明显、示范性强的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园区),服务百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支持普通高校、职业学校、科研机构组建实体化运作的产教融合集团(联盟)。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与职业学校教师双向流动,在职业学校建设股份合作制工作室。培育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产教融合组合式激励政策,对企业举办的职业学校按规定给予支持。〔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高校〕

3. 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扩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积极开展重点领域工匠培训,推动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精准对接,培育和打造一批特色专业集群。强化地方引导职业学校优化专业设置的职能。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确保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一半以上。推进完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待遇的相关规定,参照《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集聚人才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及实施细则》给予技术技能人才相关待遇。深入开展“践行鲁班誓言 弘扬工匠精神”系列活动,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努力打造新时代“百色工匠”品牌,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发展。〔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4. 进一步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制度。健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完善终身教育监管制度,加大对终身教育机构办学和质量的监管力度,规范各类继续教育机构办学行为。落实职业学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持续推动职业学校扩大培训规模,保持职业学校年培训人次与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办学服务网络。探索康养学游教相结合的老年教育新模式。〔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六)实施高等教育振兴发展工程。

1. 加快百东新区、平果大学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职业学院百东新校区项目建设。加快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办理项目审批(核准)手续,进一步推进具体工作方案,分期加快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投入使用。加快完成百色职教园区硬件建设,为创建百色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打好基础。支持平果大学园区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加大平果大学园区引进高校的力度,力争到2023年,平果大学城在校大学生10万人以上,逐步把平果打造成为广西乃至西南地区有名的“教育小镇”。〔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民宗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高校〕

2. 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本科教育。支持高校加强医学、农林、金属材料等学科的建设,形成以人文社会类学科专业集群为基础,产业服务类学科专业集群为主导,多学科专业协同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支持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学院等高校实施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实训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完善实训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支持高等学校“双创”示范基地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建设。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支持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学院等院校将教育资源向本科教育聚集;支持广西工程职业学院、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创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加快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高校〕

3. 推进地方特色学科专业建设。支持高校明确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采取错位发展、特色兴校思路,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门办学提高开放合作水平。扎根地方与行业,将建设特色学科专业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努力成为加速地方创新驱动的发源地。支持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学院结合办学特色努力建设一流专业,响应“双万计划”申报省级一流专业点。支持百色学院、百色职业学院、广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重点规划、建设和发展以铝材精深加工类专业为基础和引领的学科专业体系,实施涉铝学科人才培养资助计划。加大对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学院建设广西一流学科的支持力度对申报获得‘广西一流学科建设(培育)’的学科在建设(培育)期内给予配套资金支持,注重培养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优势与特色,增强办学实力。以全国、全区同类领先高校和学科为追赶目标,强化对标管理和绩效导向,建立健全公开平等、严格规范、动态调整、开放竞争的建设机制。(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高校)

4. 提升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水平。支持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学院发展研究生教育,坚持内涵发展,完善建设思路,创新建设模式,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支持右江民族医学院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和申报工作,支持百色学院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和申报工作。支持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学院加快更名大学工作,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机制,加快完善专业学位体系,满足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完善产教结合,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高校)

(七)实施百所品质学校创建工程。

1.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新增一批。继续大力引进社会力量通过独立或合作等方式办学,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育一批优质学校,实现多元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百色教育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 探索“三方合作”模式提升一批。创新实施学校文化驱动模式,即基于高校、政府、中小学校三方合作,探索高校介入中小学发展的契合点,建立政府主导,项目学校主体,借力高校资源优势和教育专家智慧三方合作机制。引进区内外高等师范院校参与基础教育学校改进提升工程,建立政府与高校j9九游的合作伙伴关系。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每年选择一批基础条件相对较好,校长悟性强、有开拓精神的学校作为项目学校,列为改造提升对象,由合作高校选派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对项目学校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实现项目学校整体提升,逐步成长为区域内优质品牌学校。〔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 龙头学校辐射带动一批。围绕优质带动,优势互补,逐步覆盖,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化学区制、集团化办学改革,整合优质办学资源,充分发挥区域内优质学校的带动引领作用,因地制宜采取紧密型或松散型教育集团办学模式。优先将薄弱学校、新建学校等纳入集团化管理,城乡一体,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促进一批薄弱学校在集团化办学中发展壮大成为优质学校。〔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八)实施强师惠师工程。

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系统化、常态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师培训必修内容,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以深入实施“红烛先锋工程”“校园头雁壮骨工程”及创建中小学党建示范校为抓手,建强教师党支部,完善将党员教师培养成优秀骨干教师和将优秀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教师的“双培养”机制,使教师党支部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弘扬高尚师德,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优秀教师选树宣传活动,加大师德典型宣传。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持之以恒巩固拓展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每年通过百色教育云平台,组织全市教师开展一次师德专题教育和师德专项测评。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实行师德负面清单制度和反面典型案例警示制度,坚持多主体多元评价,发挥师德考核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和提醒作用,强化师德考核结果运用。〔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高校〕

2. 加快补足配齐建强教师队伍。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盘活事业编制存量,统筹教师编制配置和跨区调整,以县为单位科学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优先保障中小学教育需要。编制和岗位资源向乡村学校、寄宿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边境国门学校倾斜,多渠道配齐配足各级各类学校学科教师,切实做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标工作。完善教师招聘工作制度,逐步下放教师招聘权限,县(市、区)和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可根据需要制定招聘计划和方案经教育、人社、编制和财政部门审定后自主实施招聘。创新公办幼儿园人员编制管理,用好幼儿园教师聘用控制数,实行教师编制配备和购买工勤服务相结合,提高幼儿园教师接受专业教育比例,建设高素质善保教的幼儿园教师队伍。督促指导民办幼儿园参照公办幼儿园岗位设置和教职工配备标准配足配齐各类人员。适应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需要,加大普通高中教师补充力度,鼓励各县(市、区)组织高中学校自主到师范院校开展校园招聘。根据学校学生数变化情况,动态核定中等职业学校人员编制,探索采取固定岗和流动岗结合方式,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支持百色学院加大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加大地方公费师范生政策宣传,引导更多优秀初中、高中毕业生报考。每年委托市内外高校定向招生培养一批公费师范生,缓解乡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支持职业学校深化以“双师”素质为导向的职业学校教师准入制度改革,扩大职业学校选人用人自主权,职业学校在核定编制和岗位总量内按规定自主公开招聘教师。支持高校深化高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实施“编制+非实名人员控制数”的人员总量管理模式,根据高校在校生规模补足配齐教职工。对高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入编适当放宽条件,给予政策倾斜,落实百色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各项奖励政策。加大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每年选送一批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区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访学研修。加强拔尖人才队伍建设,依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自治区院士后备人选、“八桂学者”等重大人才项目,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配齐配强教研机构各学段各学科教研员。〔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委编办(市绩效办),市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高校〕

3. 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加大对百色学院师范类院系的支持力度,办好一批师范专业,推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鼓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与高校开展地校协作,建立政府、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与高校联合培养教师新机制。支持百色学院深入推进教师培养供给侧改革,重点优化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教师培养规模结构,有针对性优化义务教育紧缺学科教师培养规模结构,实现培养规模结构与教师岗位需求有效衔接。支持百色学院深化师范教育课程改革,强化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培养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实施“国培计划”“区培计划”、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施百名优秀校长、千名优秀班主任、万名骨干教师的“百千万”培养工程,三年完成2万人次的市级教师培训。建立健全市、县两级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培训体系。研究制定市级教坛新秀、教学能力、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后备人才选拔标准,定期组织选拔并进行针对性培养,完善教师阶梯式成长体系。筹建百色教育学院,力争到2023年投入使用。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培育教育家型优秀校长。〔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高校〕

4. 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力争到2025年底前建立县域内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教师编制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教育部门负责统筹教职工编制管理调配、学校负责教师聘用和日常管理的统筹协调机制。探索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激发校长积极性,促进校长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提高中小学(幼儿园)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市、县本级统筹使用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按“谁急需谁先用”原则满足本级教研机构和学校对高级岗位的临时性使用需求。落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完善职业学校教师管理制度,建立普职融通的职称岗位管理机制。继续开展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的双师素质纳入教师准入、考核评价体系,实现“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超过一半。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推进职业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支持高校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落实高校用人自主权,简化进入程序。深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和评价制度改革,推动高校自主评审、自主评价、按岗聘任。加快推进高层次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完善校企人才“互派互聘、共培共享”模式。〔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委编办(市绩效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高校〕

5. 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确保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提高非在编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逐步实现同工同酬。推动民办幼儿园参照当地公办幼儿园同类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合理确定教师薪酬标准。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和工资收入随当地公务员待遇调整的联动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推行中小学教师个人绩效差异化考评(或全员绩效考评),完善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收入分配制度。探索完善普通高中绩效工资管理办法。支持高校扩大收入分配自主权,推进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绩效工资改革,建立健全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机制。深入推进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报表填写、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等事项,为教师安心、静心、舒心从教创造更加良好环境。严格执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依法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健全教师荣誉表彰制度体系,评选推荐教师参加自治区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广西教学名师表彰及教学成果评选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市级教师队伍表彰奖励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依托百色市教育基金会评选表扬奖励一批优秀个人,重点奖励贡献突出的教学一线教师,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高校〕

(九)实施教育开放合作提升工程。

1. 深化教育开放合作。推动与东盟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区域性国际组织和教育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为百色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支持各级各类学校与境内外优质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实施友好学校结对计划,建立长期稳定的校际关系,在教育科研、教师交流、学生研学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人文交流、资源共享。支持高校设立大学生海外实习计划,与海外友好学校合作,组织大学生到海外实习、见习,提高实践与就业能力。支持鼓励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学院等高校与国(境)外高水平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办学,共建科研协作平台,引进国际先进办学理念、高水平学者和管理专家,开展国际化教育、科技、经济、文化研究,推动产学研国际合作,促进高校科技国际协同创新。支持百色职业学院等职业学校与国外机构和院校联合办学,引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资源,同时设立境外实习实训基地。〔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外事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高校〕

2. 提升“双向留学”工作质量。建立完善来百留学生教育和服务体系,完善留学生配套服务机制,加强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支持高校选派优秀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见习。鼓励高校通过校际交流、暑期游学等项目选送学生到境外学习交流。进一步完善公派出国留学工作选派机制,主动服务百色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学科专业建设。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广西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出国留学深造项目和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重点选派和培养百色急需的专业创新人才、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基础教育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和优秀校(园)长。〔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外事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高校〕

3. 深化人文交流工作。立足百色独特优势和地方特色,以东盟国家为主要人文交流对象,进一步激发和挖掘中小学在对外人文交流中的潜力和资源,创新、丰富人文交流的形式和内容, 扩大与东盟国家的友好交往,促进民心相通,着力打造具有百色特色、具备区域影响力的人文交流品牌。实施友好学校结对计划。鼓励中小学和中职学校与境外同类学校结对,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开展青少年海外研学旅行。组织开展东盟学生百色行、留学生家长看百色等活动,丰富和拓展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百色故事的形式和渠道。推进百色教育学院建设,依托百色起义纪念园(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教育基地),整合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民族文化教育基地等国情教育基地,打造对接东盟教师培训的重要基地。〔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大数据发展局,市外事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高校〕

(十)实施“互联网 教育”行动工程。

1. 加快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百色教育云平台建设,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接入广西教育专网,提升教育基础网络服务水平。加强教育信息化终端设备建设,实现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环境全面普及且持续更新。依托广西政务外网、壮美广西云、自治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平台互联互通、协同服务,构建“互联网 教育”大平台。持续推进“平台 教育”服务模式,强化平台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学习支持、监测评价、管理决策等方面功能。推进各级各类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大数据发展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 大力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构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整合汇聚各级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加快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进数字教材及资源规模化应用。引导建设区域特色资源和校本资源,支持开发乡村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自主学习等数字资源,满足师生教与学多样化、个性化需要。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和应用,实现“三个课堂”按需常态化应用,促进农村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大数据发展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 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利用信息化手段变革教与学方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普及新j9国际官网的技术支持下的混合式、合作式、体验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加强教与学全过程数据分析和运用。立项建设1个自治区级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实验区和3所实验校,立项建设一批市级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实验区和实验校。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员培训。在教师准入、考核、评价中强化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学生课内外一体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意识、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培育,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十一)实施教育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 提升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继续压实控辍保学“双线四包”工作责任,每学期开学对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情况开展排查。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动态监测工作制度,对未按时返校学生实施“135”反馈机制。不定期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严格落实未按时返校学生“一生一案”的劝返记录,按照“三个一批”原则做好保学措施,确保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不失学辍学。创新教师配备方式,继续落实中小学教师支教走教、银龄讲学计划,补充乡村教学力量。继续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完善职称倾斜等激励制度,加大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力度,改善乡村教师居住条件,稳定乡村教师队伍。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机制,推进教育、民政、乡村振兴、残联、工会等部门数据共享,定期开展信息比对,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高精准资助水平,加强资助政策宣传、加强资金管理,持续提升资助队伍业务能力,增强服务乡村振兴意识;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提高供餐质量,增强学生体质。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职业学校达标建设,积极改善实习实训条件,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条件全面达标,进一步夯实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基础。对接新经济、新技术、新职业,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推动各县(市、区)、企业和职业学校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加大涉农高校、涉农专业建设力度,提升高校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乡村和民族聚居区普通话普及水平。持续加强乡村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继续开展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确保各级各类学校在2023年前完成创建任务80%以上。加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推动“童语同音”工作。开展“职业技能 普通话”融合培训模式,提升脱贫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开展语言文字示范乡村建设,繁荣乡村语言文化。创新开展推普周和“推普乡村行”“推普大蓬车”等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高校〕

2. 提升教育服务产业振兴能力。鼓励职业院校面向百色产业发展需求,扩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加快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深化新工科建设,支持职业院校紧密围绕百色“工业强市”战略,面向铝产业“二次创业”、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和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开展传统专业优化、调整、升级、换代和新建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建设产业学院。支持百色学院申报自治区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和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高校〕

3. 提升高校科研创新和服务能力。支持高校积极参与百色市重大项目计划,推进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聚焦百色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和发展战略部署,统筹推进协同创新,探索构建创新要素有机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对接百色市产业链、创新链,探索推进科教结合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支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支持鼓励高校积极参与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百色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提升。〔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高校〕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落实责任,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将实施教育提质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定期听取行动计划实施情况汇报,积极协调重大项目建设和重大改革政策实施,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有成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牵头负责行动计划的具体实施,每年定期向当地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实施情况,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机构编制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协同推进,建立健全重要任务会商机制,着力解决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市教育局成立工作专班协调推进行动计划实施。

(二)加大教育投入。落实教育投入责任,确保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并全额用于教育。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机制,义务教育阶段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为补充。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建立健全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始终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巩固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覆盖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全过程的绩效管理机制,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强化责任约束,管好用好教育经费。

(三)深化改革创新。积极争取自治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形成教育评价改革具体项目的百色经验,借鉴发达地区成功做法,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取得实际工作成效。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强市级统筹规划,健全考试招生机制,严格规范招生行为,推广高中联合办学模式,用好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加大教育投入,多渠道补齐紧缺学科教师。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学校章程执行的监督,强化学校选人用人自主权,全面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建设,维护学校和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文化环境,加强校园安保能力建设,切实保障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加强党对民办学校的领导,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四)加强督导监测。完善行动计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积极探索建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评估和应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开展跟踪监测的工作机制,分任务、分阶段开展行动计划实施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优化实施策略。百色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加强督导检查,将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纳入教育综合督导和教育专项督导的内容,作为督促检查各县(市、区)及其相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手段,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教育督导问责办法》予以问责。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发布行动计划实施进展情况,加强社会监督。


    关联文件: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