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各有关学校,本局机关各科室及直属事业单位:
现将《加强中小学校常规管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百色市教育局
2021年6月21日
加强中小学校常规管理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办学质量,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促进学校规范办学、科学管理,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学校常规管理规定,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安全管理、家校协同育人、教育评价改革、“五项管理”落实、“惩戒规则”落实等新时代学校常规管理七大重点任务,通过三年努力,到2023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明显提升,所有学校实现常规管理全面达标。
三、实施对象
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中职学校(以下简称学校)。
四、重点任务
(一)全面落实常规管理规定
各学校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规定(修订)》《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校常规管理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幼儿园保育教育常规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要求,逐项逐条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常规管理规定。
(二)突出思想政治教育
1.加强思政课程建设。配足配齐专兼职思政课教师,专职思政课教师必须专任思政课教学。加大思政课教师培训力度,建立新进思政课教师岗前培训、兼职思政课教师岗前专业培训、思政课教师全员培训制度,组织开展思政课统编教材教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专题培训。通过国培计划、区培计划培养一批思政课骨干教师。中小学校将思政课教师实践教育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每位教师每年参加实践教育活动不少于2次,其中参加县(市、区)外实践教育活动至少1次。加强思政课学科教学,开齐开足《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德育学科课程,不得减少课时或被其他学科挪用。加强校本教研,每学期开展思政课专题教研活动至少2次、教学赛课活动至少1次。
2.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学校要对专任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培训,增强教师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学校通过思政案例分享、思政教师指导、课堂欣赏等方式开展课程思政校本教研。加强思政教学渗透,文科类课程充分利用学科固有的德育因素,有效设计课程和组织教学,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形成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理科类课程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艺术、体育类课程在教学活动中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潜移默化地传授先进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信息技术类课程突出网络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抵制不良信息,提高网络免疫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加强对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3.强化思政主题班会。学校每学期制定系列化、常规化思政主题班会活动计划、每月要有1次思政主题班会,班主任每周坚持开展1次主题班会。思政主题班会要重点体现文明礼仪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等内容。
4.深入开展课外实践。强化活动育人,围绕节庆日、纪念日等,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学生特点、地方资源,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精心设计研学课程规划,完善研学课程体系建设,规范组织实施研学活动。每个年级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研学活动。
5.建立关爱帮扶机制。对品行不端、逆反心理严重等特殊学生建档立卡,建立师生“一对一”关爱帮扶机制,每月帮扶教师至少要和帮扶学生家长或监护人沟通联系1次,向其通报其子女在校学习生活情况。
(三)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1.加快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培养。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设立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与班主任享受同等待遇。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学校全体教师参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和持有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级证全覆盖,2021—2023年参训率分别达到50%、80%、100%;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其他科目教师分别要获得a证、b证、c证,2021—2023年持证率分别达到50%、80%、100%。
2.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保证每周安排1课时。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3.开展心理健康监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在考试前后、放假前后、新生入学后等重点时段进行监测,并建立完整的心理档案,坚决防止学生因心理障碍引发极端事件的发生。
4.建好用好心理健康辅导室。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管理,实现心理辅导室设置全覆盖。开放辅导时间,公布咨询热线电话、qq、微信等j9九游的联系方式,接受咨询服务,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室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学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2小时。
5.开展心理健康宣教活动。学校充分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校园文化长廊等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宣教活动,每学期举办一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召开一次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观看一部心理健康微视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知识宣讲、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团体活动等“五个一活动”。
6.加强对重点人群及时干预。关爱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每学期对家庭困难、留守、单亲、丧亲、遭遇欺凌等特殊群体学生进行筛查统计并建档立卡,建立“一生一案”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机制,分类开展心理辅导,定期跟踪、动态管理,完善学生心理危机应急处置预案。
(四)突出学校安全管理
1.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修订、完善各类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成立学校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学校安全管理日常工作。
2.落实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的要求,实行学校安全管理党政同责,把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分解到校长、党组织书记、副校长、中层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教师、宿舍管理员、协管员、保安等相关人员,明确岗位安全工作职责。
3.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每月集中开展一次校舍建筑、消防、管制刀具、用水用电、食品卫生等各类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全面消除安全隐患。主动开展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面化解各类涉校涉生矛盾纠纷。
4.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将防溺水、防交通安全、防火、防暴、防中毒、防欺凌、防踩踏事故等安全教育纳入课堂教学的范围,常态化开展安全宣讲、警示教育。设立防溺水安全教育日,开展防溺水安全宣教活动。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四必讲”:每天上下午最后一节课对学生必将5分钟安全教育;周末、假期学生离校前必讲半小时的安全教育;发现苗头性事件对学生必讲危险性;每学期对学生开展安全案例剖析、警示教育。每个学期安排法制副校长至少到校开展一次法制教育安全宣讲,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学校安全管理队伍和校园安保队伍安全技能培训。
5.开展安全应急演练。每个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防火、防震、防灾、防暴安全应急演练,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学校应急处置能力和师生避险自救能力。
(五)突出家校协同育人
1.重建家访工作机制。对特殊学生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教措施,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要对其家庭每学期开展1次以上家访活动,促进家校协同育人。
2.建设家长学校。将防范学生溺水、交通安全、学生欺凌、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纳入家长学校课程体系,系统培训家长,推行家长学分制,通过参加测试或培训达到一定学分,由学校颁发培训(第一任老师)合格证书。
3.建立“代理家长”关爱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单亲、丧亲等特殊学生群体的关心帮助,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担任特殊学生的“代理家长”,从学习、生活上教育引导学生。“代理家长”每月至少1次通过适当方式与学生家长(监护人)沟通联系,交流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
(六)突出教育评价改革
1.完善评价教师机制。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教师失德失范的,师德考核“一票否决”,不得参与职称(职务)评聘、评优评先、晋级晋升。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校教师评价考核制度,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突出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工作实绩考核,不能片面以学生学业成绩、毕业升学率考核教师,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绩效奖励分配依据,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杜绝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
2.落实“五育并举”。学校建立德育评价工作委员会,制定本校德育评价的工作清单、具体操作规范流程,每月小结1次学校德育工作情况;班级建立德育评价小组,负责本班学生德育评价工作,每周对每个学生进行1次德育评价。每周体育课小学开足4个课时、初高中开足3个课时,严格落实每天在校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每学年举办1次校园运动会。按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开设书法课,保证每周安排3节艺术课,成立有艺术社团,每学年至少举行1次艺术节活动。加强劳动教育,根据各学段特点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每周不少于1课时。
(七)突出“五项管理”落实
1.严格作业管理。严格控制课外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初中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1.5小时,不得布置超过课标要求的作业,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得布置由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为批改的作业,不得统一布置网络作业或须通过网络下载打印的作业。
2.严格睡眠管理。保障学生睡眠时间,每天上课时间小学不得早于8:20、初中不得早于8:00;每天睡眠时间小学生不少于10小时、初中学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学生不少于8小时。
3.严格读物管理。规范管理学生读物,严禁组织学生违规订购教辅教材,严禁利用在校园内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4.严格体质管理。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及视力考评机制,严格落实每天2次眼保健操、每学期2次学生视力状况监测,小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93%以上,视力不良率38%以下;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80%以上,视力不良率控制在60%以下。
5.严格手机管理。严禁学校简单粗暴管理学生手机入校行为,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八)突出“惩戒规则”落实
学校建立健全学生惩戒机制,成立校规校纪执行委员会和学生申诉委员会,确保《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规范实施。结合本校实际,根据《规则》对校规校纪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依法细化相关内容,明确相应的教育惩戒措施,不得自行增加或者超越《规则》限定的内容。
五、实施步骤
(一)全面学习研究(2021年6月至7月)。各县(市、区)教育局、各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学校常规管理的文件,对本地、本校学校常规管理展开大讨论,找出存在的短板漏洞,明确下步重点工作。
(二)专题培训辅导(2021年7月5日至7月11日)。建立“1 n n”市县两级分级培训机制,市教育局负责对全市高中阶段学校、市直学校校长及高中阶段学校挂牌责任督学进行培训,各县(市、区)教育局负责对辖区幼儿园、小学、初中校长及挂牌责任督学进行培训。每一期培训班由1名市教育局领导或专家负责对学校常规管理的文件进行解读辅导,由市级组织若干名骨干校长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作学校常规管理培训,由各县(市、区)教育局自行组织若干培训团队,对辖区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及挂牌责任督学按学段进行全覆盖培训。
(三)制定评估标准(2021年7月5日前)。市级负责组织专家对照梳理国家、自治区学校常规管理文件要求及本方案的七大突出重点任务,研究制定全市各学段学校常规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及量化评分办法。
(四)全面组织实施(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2021年8月底前,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全面梳理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修订完善各类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全面落实常规管理的各项规定,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学校常规管理水平。各责任督学每月至少一次深入挂牌督导学校检查指导常规管理工作。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常规管理年度达标目标任务并于2021年9月底前报市级备案,确保通过三年时间,所有学校实现常规管理全面达标。
(五)开展督导评估(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从2021年起,每年年底前由市县两级教育督导部门分级负责对本辖区所有学校开展一次学校常规管理督导评估,按照责任督学初评、县级评估、市级复核的程序组织实施。市县每年度对上一年评为常规管理达标学校进行复核,复核结果不达标的,取消“常规管理达标学校”称号。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新时代中小学校常规管理市、县(市、区)、校三级领导和管理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管理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各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指导辖区学校切实加强常规管理,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二)落实经费保障。学校要统筹公用经费资金,保障学校常规管理需要的日常开支,重点保障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培训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的费用,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
(三)加强监督管理。将中小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和县(市、区)政府履职考评的重要参考。按“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定期开展督导检查,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同时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对学校常规管理混乱、校园安全事故频发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给予通报、督促整改。
附件:百色市县(市、区)学校常规管理年度达标目标任务表
关联文件: